中国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徐虹 刘佳)本周四(3月11日),全国“两会”正式闭幕,教育作为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是历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今年更不例外。校外培训、作业减负、教师待遇、体育教育……多个教育热点,频频被代表委员“点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有的紧贴实际,有的深悉政策,有的非常有前瞻性,老师、家长、学生都不应错过。
909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再创新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全国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学院院长吴春梅建议,高校要将专业设置、人才教育培训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动,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其次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等,努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义,多方推进灵活就业大学生的权益保护。对选择灵活就业的学生群体多些关怀、包容和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贺丹、孙洁联名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取消部分地区落户和招聘中对“应届生”的硬性规定,将“应届生”身份保留年限从当前的2年延长到5年甚至取消,打破当前“毕业-就业-成家”的模式。
提案中还建议,推行学分毕业制,增加高等教育时间的灵活性。对于因结婚、生育、实习等无法在学制时间内修满学分的,提供便捷的“休学-复学”机制,适当将修满学分的年限要求放宽到8年甚至10年,为有生育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政策制度便利,为生育后的女性就业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着重关注、聚力解决的难题。从2018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到不久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再次重申各地要继续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薪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这一目标的实现,都让教师待遇问题被置于“聚光灯”下。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建议,通过对教师工资免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她同时建议,加大对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有中小学标准体育运动场地设施。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水平。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软硬并举,拿出“真金白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教师的平均薪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薪资水平”,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韦振益建议,单列中小学教师工资系列,合理确定全国基本标准。该标准应该达到较高水准要求,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超过当地公务员平均薪资水平,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提高当地教育质量。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真实的情况上浮,确保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薪资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要全面科学完整地评价教师教书育人的业绩,不能仅仅依照单一的考试升学成绩。他建议,改革和调整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体系,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标准。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关于“教育的真谛”的阐述刷屏网络,并获得一致点赞。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唐江澎委员的观点,一时间,让体育教育再次引发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副市长崔海霞建议“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加至3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探索高中阶段将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作为综合性的评价,最终进入高考分数。
全国人大代表李甦雁建议,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标准,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在体育教育中,针对不同性别开设差异化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建议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让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建议,教育部下达强制性指令,要求学校每天安排学生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也要保证孩子每天有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在小学阶段增加体育课课时,以每周5课时为宜,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运动时间。
热点四:在线年是教育行业的变革之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在线教育行业加速发展。但是从去年开始,部分在线教育平台接连“暴雷”,让我们消费者遭受较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风风火火的教育行业改革蒙上一层阴影。怎样规范在线教育发展,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会主委司马红在《关于严格规范在线教育预付款及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议》中认为,防止预付资金被随意挪用和加强监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需要加强线上教育学习管理机关预存资金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提出,要警惕在线教育“贩卖焦虑”加重学生负担,建议依法重新设置在线教育市场准入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李心建议,从教师资质、内容质量等方面对在线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全方位加强监管。禁止在线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将学习群组与特定学校、班级捆绑,形成“校外校”、“班外班”。
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表示,今年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今年全国两会,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提案的“重头戏“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关于加大力度治理破坏基础教育生态行为的建议》中提出,各地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多部门联动,对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呼吁,尽快在市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开班情况、任课教师、收费标准等统一录入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规范培训机构既要管理也要疏导,迫切地需要强化政府主导,划红线、搭平台、给出路,尤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使培训机构转型发展、释放风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在线游戏用户规模已超越2亿,首次接触互联网游戏的年龄呈日趋低龄化。由于长期沉迷于在线游戏,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防治网络沉迷,也成为今年表委员议案的“重头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提交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的建议》。他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建议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统一国家标准, “家”“校”“企”协同履行监护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建议,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青少年在线游戏行为追踪预警平台。
今年2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中小学作业管理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中小学要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在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中小学作业怎么布置?怎么做?也成为了今年表委员们的关注的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在提案中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建议,要下大决心优化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作业,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作业从纸笔变成口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托举着民族的未来。2021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教育公平”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多位代表委员为农村贫穷的地方以及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代言”,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建议,教育部门在选聘专业学科教师时,应合理均衡搭配,真正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开齐”“开足”“开好”各级各门各类课程,留住人才,振兴乡村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让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不再将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的建言引发热议。高考考什么?怎样考?何时考?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引发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吴仁彪建议,将高考时间微调到6月的第一个周末,不再固定6月7日、8日。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去年提案建议,在加强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今年,他将着重关注体育要不要进高考?如何进高考?进了以后怎么考等问题。
中国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徐虹 刘佳)本周四(3月11日),全国“两会”正式闭幕,教育作为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是历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今年更不例外。校外培训、作业减负、教师待遇、体育教育……多个教育热点,频频被代表委员“点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有的紧贴实际,有的深悉政策,有的非常有前瞻性,老师、家长、学生都不应错过。
909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再创新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全国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学院院长吴春梅建议,高校要将专业设置、人才教育培训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动,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其次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等,努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义,多方推进灵活就业大学生的权益保护。对选择灵活就业的学生群体多些关怀、包容和认可。
全国政协委员贺丹、孙洁联名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取消部分地区落户和招聘中对“应届生”的硬性规定,将“应届生”身份保留年限从当前的2年延长到5年甚至取消,打破当前“毕业-就业-成家”的模式。
提案中还建议,推行学分毕业制,增加高等教育时间的灵活性。对于因结婚、生育、实习等无法在学制时间内修满学分的,提供便捷的“休学-复学”机制,适当将修满学分的年限要求放宽到8年甚至10年,为有生育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政策制度便利,为生育后的女性就业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着重关注、聚力解决的难题。从2018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到不久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再次重申各地要继续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薪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这一目标的实现,都让教师待遇问题被置于“聚光灯”下。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建议,通过对教师工资免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她同时建议,加大对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有中小学标准体育运动场地设施。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水平。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软硬并举,拿出“真金白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教师的平均薪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薪资水平”,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韦振益建议,单列中小学教师工资系列,合理确定全国基本标准。该标准应该达到较高水准要求,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超过当地公务员平均薪资水平,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提高当地教育质量。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真实的情况上浮,确保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薪资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要全面科学完整地评价教师教书育人的业绩,不能仅仅依照单一的考试升学成绩。他建议,改革和调整中小学教师业绩奖励体系,科学确定教师业绩奖励标准。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关于“教育的真谛”的阐述刷屏网络,并获得一致点赞。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唐江澎委员的观点,一时间,让体育教育再次引发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副市长崔海霞建议“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加至3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探索高中阶段将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作为综合性的评价,最终进入高考分数。
全国人大代表李甦雁建议,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标准,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在体育教育中,针对不同性别开设差异化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建议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让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建议,教育部下达强制性指令,要求学校每天安排学生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也要保证孩子每天有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在小学阶段增加体育课课时,以每周5课时为宜,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运动时间。
热点四:在线年是教育行业的变革之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在线教育行业加速发展。但是从去年开始,部分在线教育平台接连“暴雷”,让我们消费者遭受较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风风火火的教育行业改革蒙上一层阴影。怎样规范在线教育发展,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会主委司马红在《关于严格规范在线教育预付款及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议》中认为,防止预付资金被随意挪用和加强监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需要加强线上教育学习管理机关预存资金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提出,要警惕在线教育“贩卖焦虑”加重学生负担,建议依法重新设置在线教育市场准入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李心建议,从教师资质、内容质量等方面对在线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全方位加强监管。禁止在线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将学习群组与特定学校、班级捆绑,形成“校外校”、“班外班”。
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表示,今年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今年全国两会,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提案的“重头戏“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关于加大力度治理破坏基础教育生态行为的建议》中提出,各地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多部门联动,对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呼吁,尽快在市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开班情况、任课教师、收费标准等统一录入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规范培训机构既要管理也要疏导,迫切地需要强化政府主导,划红线、搭平台、给出路,尤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使培训机构转型发展、释放风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在线游戏用户规模已超越2亿,首次接触互联网游戏的年龄呈日趋低龄化。由于长期沉迷于在线游戏,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防治网络沉迷,也成为今年表委员议案的“重头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提交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的建议》。他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建议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统一国家标准, “家”“校”“企”协同履行监护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建议,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青少年在线游戏行为追踪预警平台。
今年2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中小学作业管理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中小学要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在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中小学作业怎么布置?怎么做?也成为了今年表委员们的关注的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在提案中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建议,要下大决心优化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作业,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作业从纸笔变成口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托举着民族的未来。2021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教育公平”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多位代表委员为农村贫穷的地方以及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代言”,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建议,教育部门在选聘专业学科教师时,应合理均衡搭配,真正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开齐”“开足”“开好”各级各门各类课程,留住人才,振兴乡村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让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不再将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的建言引发热议。高考考什么?怎样考?何时考?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引发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吴仁彪建议,将高考时间微调到6月的第一个周末,不再固定6月7日、8日。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去年提案建议,在加强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今年,他将着重关注体育要不要进高考?如何进高考?进了以后怎么考等问题。